别具特色的医院
项目概况
福鼎地处福建省北部的临海峡谷地区,近年来随着福鼎的飞速发展,该地区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供需矛盾,并提高城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当地政府决定对福鼎市医院进行扩建,新建一栋4000床位的百胜新院,项目选址于桐山溪河畔。新建的百胜新院将是一家全时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包括急诊中心、外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科、传染病区、高级诊疗及化验科、妇幼科、教学及研究区以及康复科等。
传统的医院设计
当今医院都被视为高难度的项目,不仅因为其功能复杂以及造价高昂,更因为医院的设计需要预留合适的空间以适应未来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传统的医院设计尽管规划周详、组织有序,其初期即使能勉强应对不断缩减的项目资金、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等问题,但是经历几轮改扩建后,原本规划组织有序的医院也逐渐变得紊乱无章,周边环境也变得消极不利,致使医院逐渐失去了原本清晰的内部流线,有序的功能组织以及使用的高效性。
灵活的医院设计
使医院犹如一片绿色景区
BAU的创新设计在于打破医院惯有的哀怨消极形象,将整个项目基地打造成一片自然景观区,有机地融入建筑与公共空间,遵循两大设计理念:沿医院基地周边创建景观带,将医院自然无形间从喧闹的城市中隔离出来,创建出静谧优雅的环境氛围,利于患者的身心放松及康复;在医院大楼周边以及各廊道内街创建其各自的景观区,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多静谧自然的康复环境。与各医院大楼一样,廊道及内街也被安设在医院主轴上,并引入了相邻建筑的功能项目,使得廊道及内街完美地与建筑楼整合为一体。
医院犹如一座有序城市
为了能够打造出一家可拓性强并且扩建后流线永远清晰的医院,BAU将本项目视为一个大型医院建筑的同时也视其为一座小型的城市,巧妙地运用各城市设计策略及理念,设计满足基地未来有序的分期开发以适应可预见的发展变化。
受罗马修筑城市时所采用的Cardo Maximus以及 Decumanus Maximus柱廊设计启发,BAU也于医院基地的两条相交主轴上安设了柱廊及拱廊内街,优化提升了空间的导向性。建筑韵律十足的砖结构柱廊纵向分割了基地,并嵌入医院楼的外立面,其两侧分别为桐山溪及城区。而拱廊内街则横向分割了基地,其两侧分别是百胜山以及沙埕港。该内廊采用了最为简洁的结构以及经济的建造方式,将部门楼之间的室外空间围合成内部空间,并于天花上打造出一片蓝天白云的美景。当然人们身处于该医院建筑内则犹如置身于一座规划有序的城市,可从廊道及内街中清晰地辨别出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外界的位置关系。
不同的功能组团被安设到了不同的医院大楼内,并与柱廊及拱廊内街相互衔接,不仅方便了人们于医院内部的通行,最重要的是,有序地分区使得各医院大楼能够纵向或是顺着平面内的一个方向拓展以顺应未来不断的发展需求。
以人为本的医院设计
1.)
医院的各部门大楼是患者就诊康复的重要场所,因此设计上重点放在品质、耐用、理性和有效的功能分区,有着卓越的采光通风,以及良好的保温节能性能。
在各医院楼的外立面上水平叠加了不同厚度的窗槛墙,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层状地质结构。为了更加方便人们辨别各功能大楼位置,各医院楼外立面都被赋予了特定的颜色,并运用于外立面的水平遮阳板上。这些细节化的设计在大体量的建筑上有着极其强烈显著的视觉效果,最为经济有效地优化了空间的导向性。
2.)
本项目的室内设计也延续了医院整体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上所力求的流线清晰、分区鲜明的效果。首先,在两大廊道的设计上,从三维立体角度看,不仅与相邻各医院大楼相连接,方便人们通行,各医院大楼的建筑外立面也被作为廊道内墙,便于人们定位各功能区的方向。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空间的导向性,各医院大楼外立面的颜色也被运用到室内天花、墙体、电梯入口、入口以及标识系统上。
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设计的理性是打造一家经济、美观、实用的医院,视其为一座城市,设计和空间适应未来不断的发展变化,同时仍能保持清晰的规划流线以及有序的功能组织,更为高效地服务于社区。
设计的感性在于思考使用者的细微感受。当人们身处医院内,优美的河畔美景、充足的阳光、斑驳的树荫、清新的空气、相互渗透的室内外空间、不同的颜色及建筑材料、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以及便捷的空间导向,缓解消除了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访者的不良情绪,也增添些许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