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速现代化进程,中国开始了高速、大尺度的大学城建设。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一种简单的开发运作过程和更加简单的规划模式被广泛采用。在城市的发展走廊中,大片的土地被定位为单纯的C6教育用地;路网稀疏、大面积的基地被大学占据。通常,学校的负责人被授命在超短的时间内(12个月内)来完成整个大学的设计和建造任务。结果毫无疑问地-打造出来的大学校区都是千篇一律,虽然整洁安逸、绿荫环绕,但都较为封闭、与周围社会环境甚至学院之间都没有任何联系。建设一个充满学生生活气息、充满创造力的城市的机遇就这样被错失了。
这个项目探索了一种马赛克式教学和网络式学习的设计模式。功能区如宿舍区、商业区、办公区及开放绿地并不分块分离,而是将它们编织入连续的网络系统。六个独立的大学形成马赛克式的分布格局,而一系列小型学习机构则遍布整个大学城,形成一个连续的学习网络。
六个大学通过绿网与城市相接,并将相互可共享的资源置于校区边缘。线型广场大道容纳了公共城市功能及大学的公建,形成学校与城市的渗透及连接。在这里,餐饮和各类文化活动将师生们从学校带到社会,并把城市引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