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迅速被“中国研发”取代。20世纪90年代的大型工业区,只有部分是工业建筑。 科研与开发(R+D)项目正积极地填补这一空白。科研与开发项目的理想设立点是靠近大学、工业和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上海金桥就是这样一个区域。
超越实用主义
由度是由当地政府创建的一个实验性研发项目,该机构专门负责开发和管理上海浦东的中部地区。场地周边工业区全部是大型地块,道路网络非常稀疏。
为了满足入驻企业对建筑功能和空间的需求,BAU将其设计成了两栋灵活且坚固的标准双子楼。通过在栋建筑中间设置连廊,将两栋独立的建筑连接起来。连廊下方设有入口广场,上方则是一个开放的室外露台。连廊设计同时考虑了未来结构的可能性。
建筑由三部分组成,较低的两层被视为裙房,大部分社区功能都被放置在活跃的底层大厅。 上面五层采用的是C型结构标准层,C 型楼背朝北面,开敞的一侧则朝向阳光充足的南面。
连通两栋建筑的大平层夹在两者之间,彩色的天花板和地板使其形态像极了一块三明治。全玻璃大平层延伸至两栋建筑,并在前侧打开,形成双层高的入口大厅和室内外大台阶。宽阔朝南的公共露台连接着建筑的正面与背面。 通过餐厅连廊外置的旋转楼梯与可通往街道的大台阶,将露台和景观连为一体。
靠西侧的大楼更适合大型企业,一层设有面向街道的咖啡厅和带有大台阶的双层大厅,大台阶可通向连廊餐厅。东侧的大楼更适合小型公司,相较于西侧大楼,东侧大楼的首层大厅略小一些,两栋大楼共享一个餐厅。两座大楼都设有货运电梯、架空楼层和层高较高的楼层(6米、4.5米和4.2米),能够容纳各种规模的机械设备。
不限于……
周边围绕着普通的工厂,这个新的研发工坊呈现的不仅是一个新型项目,也是一系列新的参与机会:且不限于功能性,还有象征性、诗意性和表达性。富有表现力的遮阳系统传达了现代主义传统,也再次强调了环境可持续性和建筑绿星认证的重要性。
该项目表明,即便在有限的开发预算中,也可能开发出一个更多维的建筑设计。它不仅融入城市环境,也对邻里、街区、建筑的使用者及参观者作出回应。
后记:一个更复杂的区域
在研发与工业的共生关系外,将所有新型科研与开发项目转移到工业区的机会成本极高,例如:漫长的通勤时间,将居住区暴露于工业污染之下,以及远离服务业、零售和娱乐业的不便利等。因此整合科研与开发及其他清洁产业到城市内邻近工业区和大学区的区域,将会是中国城市规划渐进的支柱策略,也将进一步支撑中国从生产型国家发展为创新型国家。